跳转至主要内容

《巴黎鸿沟:私人行动如何填补排放的空白》(The Paris gap: How private action can fill The void on emissions)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效仿国家世界各地——包括美国的城市和州——都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但有一件事是明确的:即使所有剩余的参与国都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单靠政府无法大幅降低艾滋病的风险灾难性的(PDF)气候变化。

我们已经学习了私营部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我们相信,下一阶段需要的不仅仅是政治协议。我们需要的是齐心协力动员私人行动——不仅是企业,还包括宗教和民间组织、高校、投资者和家庭——以帮助缩小巴黎协议之后仍然存在的差距。

巴黎的差距

在目前的政策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正在走向一个温度超过1摄氏度的世界3摄氏度(5.4华氏度)高于前工业时代的温度。《巴黎协定》强调,必须将升温幅度保持在“远低于”2摄氏度,理想情况下应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该协定包括各国减排承诺,每五年更新一次,以使全球更接近温度目标。

尽管该协议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但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步骤,世界将会崩溃远低于(PDF)甚至更温和的目标。

这就是“巴黎鸿沟”——即《巴黎协定》的目标与未来十年的实际目标之间的差距,即使所有国家都完全履行其承诺。详细的科学评估荷兰环境评估机构PBL发现,到2030年,即使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能实现其目标,这一缺口也将达到每年120亿至140亿吨。

尽管该协议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但如果不采取进一步措施,世界将远远达不到更温和的目标。

《巴黎协定》为各国增加2025年以后的新承诺设定了一个程序,但问题是:巴黎协定的差距如此之大,等到那时再做决定会带来风险。虽然没有人能够预测全球气温上升3摄氏度或以上的所有影响几乎可以肯定将放大全球致命热浪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它还将增加跨越临界点的可能性,从而使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的后果更加严重。等待10年的时间来获得更多的国家承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风险的选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缩小巴黎差距呢?到目前为止,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国家、地区和地方政府的行动上——所有这些行动都将是如此至关重要的缩小差距。但政府并不是唯一能有所作为的参与者:企业、公民和非营利组织可以做出重要的、或许是至关重要的贡献,即使它们不能解决整个问题。

我们已经看到私营部门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做出了回应。例如,我们仍然处于主动权是一个由企业、学院和大学、市和县组成的联盟。而在6月20日气候领导委员会——由大企业、环保团体和个人组成的团体发起,呼吁采取政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的评估发现,私人行动可以在未来十年缩小巴黎气候变化差距的10%到30%。这可以降低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并使政治共识赶上科学共识,尽管它不能替代政府行动。

巨大潜力

私营部门——包括企业、公民和倡导团体、普通公民甚至天主教会——在推动各国在巴黎做出承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游说政府采取行动并不是私营部门的唯一作用。这些私人行为者是排放源,可以直接和独立于政府政策减少排放。

在哥伦比亚环境法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展示了私营部门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是如何在未来十年实现企业和家庭部门每年减少10亿吨排放的。仅靠这些减排措施还不足以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或1.5摄氏度以内,但与国家和国际努力一起,它们可以提高防止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可能性。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投资于研发以及坚持供应商减少排放来大幅减少排放。例如,沃尔玛最近与环境保护基金的联合行动减少了沃尔玛在过去五年的累计供应链排放2,800万公吨二氧化碳(PDF),沃尔玛最近承诺从现在到2030年,中国的累计排放量减少10亿吨,相当于中国的总排放量美国钢铁工业(PDF)在此期间。

在家庭一级,努力提高家庭的能源效率并向家庭提供关于其能源使用的反馈,包括能源使用的实时数据、每月账单数据以及住宅租金和销售的能源效率评级,可对排放产生重大影响。正如我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文章在未来10年内,美国通过简单的家用能源努力,每年可减少超过4.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远远超过《巴黎协定》东道国法国的总排放量。

本质的速度

教会、大专院校、医院和民间组织等非营利组织也开始参与缩小巴黎差距的努力,但它们还可以做得更多。例如,教皇方济各曾雄辩地谈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道德和宗教责任并支持各国在《巴黎协定》中的承诺。我们计算过,天主教会的排放量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比如智利。如果教会做出重大承诺,在推动政府采取行动的同时,减少自身活动产生的排放,那么教会本身就能发挥重大作用。

不管有没有美国的参与,《巴黎协定》都表明,国际进程可以采取重要步骤,但其减排速度和幅度无法达到实现目标所必需的水平。现在需要的是对私营部门的新的关注——企业、公民和非营利组织的全球性努力。

这个故事首次出现在:

谈话

关于这个话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