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主要内容

低碳经济增长真的可能吗?

这个故事最初出现在耶鲁e360

统计数据令人吃惊。国际能源署(IEA)上个月报告称,在过去两年里,全球经济增长了6.5%,但能源生产和交通运输的二氧化碳排放根本没有增长。欧洲、美国和——最令人震惊的是——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在下降。

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各国要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这些数字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问题:世界是否正在走向经济活动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的道路?

换言之:未来“绿色增长”的理念——繁荣上升、排放下降——是真的吗?或者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这是一个危险的神话吗?

联合国将于4月22日举行巴黎气候协议的正式签字仪式,人们希望这一备受瞩目的活动将确保实现巴黎承诺的政治动力,将全球变暖控制在“远低于”2摄氏度的水平。

但即使是为巴黎协议而欢欣鼓舞的气候科学家也认为,即使有政治意愿,这项任务也将极其艰巨。许多人不确定自己是乐观者还是悲观者。前者热衷于证明这项工作可以完成,后者则决心让所有人都认为它不会很容易。

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有联系的国际能源机构在上个月的分析报告中指出自2013年以来,能源相关活动产生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没有增加在全球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全球产量仍保持在321亿吨。

这一令人惊讶的“脱钩”现象是由两个最大的排放国——中国和美国——引领的,这两个国家的排放量都下降了约1.5%。

这一令人惊讶的“脱钩”现象是由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最大的排放国主导的

国际能源署的这一发现遵循了一个国际气候科学家小组关于全球排放的类似结论,该小组由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科琳·勒·奎尔领导,在去年12月的巴黎气候会议上报道

两项研究都认为,这种脱钩很大一部分归因于中国。伦敦经济学院(LondonSchoolofEconomics)中国能源政策分析师弗格斯·格林(Fergus Green)表示,中国能源政策的转变“相当显著”。2000年至2013年间,该国煤炭使用量的年增长率超过8%,而这一增长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的最大单一原因。

就在2011年,中国80%的电力来自煤炭。但对致命雾霾的担忧日益加剧,引发了新的控制措施,这意味着中国许多燃煤电厂已被封存。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15年中国的煤炭燃烧量下降了3%,煤炭发电占中国总发电量的比例下降到了70%。

格林说,中国燃烧石油和天然气的排放量继续增加。但煤炭使用量的下降和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能源需求减少,以及水泥和钢铁生产等高耗能重工业的下降,足以抵消这一影响。

中国的人均收入还不到欧盟公民的一半,但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却超过了欧洲。但中国似乎已经踏上了拯救气候变化的道路。在巴黎,北京承诺在2030年达到排放峰值。事实上,它可能已经这样做了,格林说。即使没有,他预计从现在开始也只会有小幅增长。

中国正在走一条经济较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自1970年以来,经合组织高收入国家的碳强度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这意味着每1美元GDP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其一半[PDF]

最近,情况进一步恶化。随着水力压裂天然气和风力发电取代煤炭燃烧,美国的碳排放在过去五年里一直在下降。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内特·亚丁(Nate Aden)说,自2000年以来,美国富裕了28%,但清洁了6%。他报告说,自2000年以来,21个国家——除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以外的所有欧洲国家——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同时减少了碳排放。

尽管经济在增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过去两年却停滞不前。

亚丁说,这种国家脱钩的部分原因是发达经济体将重工业转移到中国等地,而大多数“脱钩者”降低了其经济活动中的工业份额。但他认为,这是一个次要因素。这21个国家的平均减排率为15%,但工业在GDP中所占份额仅为3%。

话虽如此,但显然并非所有国家都在脱钩。亚洲和中东大部分地区的排放量继续上升。从土耳其到印度,人们对煤炭的热情依然高涨。印度已经计划将其已经庞大的煤炭产量翻一番对此,德里政府的解释是,这是人均排放量仅为十分之一但乐观主义者注意到,尽管有喧嚣,印度也有扩大太阳能生产的宏伟计划。

东安格利亚大学的le Quere说,目前还远远不清楚,世界能源来源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否已经达到峰值,更不清楚这是否转化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峰值。但随着中国、美国和欧盟这三个最大的排放国都显示出脱钩的迹象,这些迹象突然变得相当令人鼓舞。

脱钩的第一个迹象出现在四年前,当时荷兰环境评估署和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的一份报告发现,201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仅增长1.1%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5%。Janssens-Maenhout表示:“过去4年,这种脱钩现象持续不断,而且越来越严重。”

这在现代没有先例。20世纪80年代初、1992年和200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一度放缓,但每次都是由于经济活动的下降。

脱钩的最大原因是可再生能源的急剧增长。去年,投资于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新产能的资金是投资于燃烧化石燃料的新电站的两倍多新的分析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这是第一次,大部分投资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占36%。

原因既与气候政策有关,也与价格有关。光伏设备的成本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了80%,其中大部分是在中国制造的。作为一个结果,德克萨斯州太阳能拍卖会最近,价格低至每千瓦时4美分,低于大多数煤炭发电的价格。

资本外逃加剧了这一过程,因为投资者担心昂贵的煤矿和燃煤发电厂可能成为没有市场的“搁浅资产”。

可再生能源仍然只提供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0%左右。即便如此,《法兰克福报告》的合著者乌尔夫·莫斯莱纳(Ulf Moslener)表示,最近对绿色能源的投资已使包括运输在内的所有能源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减少了约15亿吨,或5%,而其他能源的排放量则减少了5%。

可再生能源的增长伴随着煤炭燃烧的急剧下降,不仅在中国,在美国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加拿大气候博客Kyla Mandel最近指出四分之一的欧盟国家不再使用煤炭发电

由于投资者担心昂贵的煤矿和燃煤电厂可能会变得昂贵,资本外逃正放大这一过程“困资产”,由于没有市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限制开始生效。煤炭行业受到了沉重打击,美国最大的煤炭公司皮博迪能源(Peabody Energy)本周刚刚申请了第11章的破产保护。

英国能源分析师、前绿色和平组织科学主任杰里米·莱格特(Jeremy Leggett)表示,这种担忧可能会蔓延到其他化石燃料。目前的低油价可能会鼓励石油燃烧,并可能推迟电动汽车等汽车的市场渗透。但低油价也阻碍了对新油田的投资。莱格特把它放在一个盒子里最近的博客:“大多数化石燃料公司面临的未来是,他们可能没有资本扩张,即使他们仍然想扩张。”

但也有一些相反的趋势。国际能源署的排放审计并没有涵盖所有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去半个世纪的森林砍伐一直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尽管这一比例似乎也在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国际航空和航运的排放——因为它们仍在快速增长,但没有被列入《巴黎协定》。

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会(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的安妮·佩特森克(Annie Petsonk)表示,到2040年,航空业的扩张计划可能会导致碳排放增加两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凯文•安德森(Kevin Anderson)表示,一旦考虑到这些因素,“许多国家宣称的脱钩完全消失了。”

航空业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达成协议,通过投资联合国的森林保护计划来抵消其排放。

但一些环保人士担心,该行业只是在为政府已经承诺的项目提供资金,这些项目是政府兑现巴黎承诺计划的一部分。如果是这样,对地球将不会有额外的好处。

人们也越来越担心其他一些温室气体的趋势,特别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这一第二重要的人造地球变暖。当燃烧时,天然气产生的能量比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少。但如果配电系统泄漏大量气体在美国,甲烷的变暖效应可能会抵消掉停止使用煤炭带来的好处。

“甲烷的数量可能会破坏(脱钩)的基本理论,”气候活动家比尔·麦吉本最近说《国家》杂志写道美国的甲烷排放量——“二氧化碳令人讨厌的小弟弟”——增加了30%以上。在这篇文章中,McKibben指出水力压裂泄漏是可能的原因。

这是一种破坏性的监管失败,但至少是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解决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研究.虽然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但它在大气中的寿命大约为10年,所以我们将不会像二氧化碳排放那样承受这么长时间的后果。

然而,“脱钩论”的批评者说,即使全球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能够得到控制,也无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气候变暖不是由年排放量驱动的,而是由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积累驱动的。虽然甲烷可能会相对迅速地消失,但二氧化碳却会在那里停留几个世纪。

去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首次超过百万分之400。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说法,要想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可能需要将这个数字控制在450ppm以下。

这意味着从所有来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不超过8000亿吨——或者以目前的速度不到20年的排放量。实际上,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必须降至零。

公开表示悲观的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 University)教授安德森(Anderson)表示:“与《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中规模较小且迅速减少的碳(排放)预算相比,脱钩的初步迹象几乎无关。”“绿色增长的概念非常具有误导性。”

其他人则更加乐观。即使解耦不能将变暖限制在2摄氏度,它也可能带来3到4摄氏度,之后世界可能会找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但所有人都同意,正如勒奎尔所说,“我们需要将排放降至零。我们减少排放的速度越快,我们承担的风险就越小。”

脱钩是真实存在的,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关于这个话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