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新冠肺炎是否让能源转型偏离轨道?

色彩斑斓的加油站
电厂

现代历史中最大的经济冲击之一 - Covid-19大流行 - 已经扰乱了业务,流动性和日常生活,为远离化石燃料的能源过渡创造了长期影响。它提出了问题:转换的轨迹如何在Covid-19环境中改变?

我们认为,尽管大流行的冲击正在导致化石燃料消耗和排放的减少,但仅凭这些不会使世界走上实现2摄氏度全球变暖目标的轨道,也不会使石油需求峰值提前或将煤炭消费推至接近零的水平。尽管如此,这次大流行可能会出现一些亮点:许多地区寻求绿色复苏(以欧洲为首),而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普及的前景基本上没有改变。

碳的轨迹基本上没有改变

在国家锁定和宏观经济和消费者趋势的严重变化之后,大流行对排放的短期影响变得清晰。实际上,今年排放的急剧下降相当于2027年履行2度方案所需的下降(见图)。反过来,标准普尔全球普拉特分析已经预测2020年至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新冠肺炎爆发前减少275亿吨。

能源过渡

重要的是,仅凭大流行导致的能源需求下降无法确保2摄氏度的目标根据巴黎协议规定.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未来30年里减排10倍以上。然而,这场大流行无疑表明,大规模减排是可能的。

21世纪30年代之前不太可能出现石油峰值

受影响最严重的燃料是石油。COVID-19对全球经济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导致全球石油需求长期减少250万桶/天,根据Platts Analytics,对3月和4月的流动性削减需求的无与伦比限制。

然而,这种下降并不足以改变石油需求峰值的时间,预计将在2030年代末。事实上,我们仍然预计石油需求下降的75%将在2021年恢复,油价下跌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对电动汽车的需求。

对天然气的影响

大流行威胁到未来20年的任何化石燃料的未来。实际上,虽然我们在未来两十年内,但在全球范围内,我们不会预计天气需求达到峰值 - 这主要是在亚洲和中东的持续产业需求 - 我们2030年的全球展望显示了抵押品需求减少了9%以上。

作为一种过渡燃料,可再生能源的市场渗透率不断增长,而中国等国对煤炭的需求却挥之不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颇为尴尬,如果没有政策干预,扭转需求增长放缓的局面将十分艰难。当然,在大流行前,天然气行业已经处于不稳定的地位,因此,COVID-19大流行将使该行业的结构性变革延续下去,如果不是略微加速的话。

对可再生能源的强烈需求

在能源图谱的另一边,可再生能源的前景依然完好无损。强劲的投资者胃口和不断下降的成本使得可再生能源在与电网平价的竞争中越来越有竞争力。因此,业内较大的参与者在整合这个行业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可再生能源可能对中国和新兴市场的重点较小 - 印度迄今为止,印度遭受可再生能源的增加40%,同比增长了40%。然而,Platts Analytics估计,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补充在整体上保持困难,并将继续这样做。实际上,与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降低并行,与我们的预科前景相比,可再生能源将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绿色复苏即将到来?

因此,焦点转向了政策如何鼓励绿色复苏。在全球范围内,我们预计GDP将跌倒今年下降了3.8%,比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0.1%)后的下降幅度要高得多。因此,新冠肺炎后的刺激方案在多大程度上与气候政策相吻合将是关键。

尽管如此,在其“绿化”承诺中,Covid刺激并不平等。例如,欧洲联盟正在扭曲其政策,以加强其更广泛地致力于防止气候变化的致力。到2050年,欧盟将净零碳经济统计到2050年,欧盟将其恢复基金的2.26亿美元抵押于能源转型 - 58.8亿美元的5%,计划计划的58.8亿美元,比以前在1月绿色交易中举行。

相反,美国的刺激政策对清洁能源一直是不可知论的。迄今为止,除了现有的税收优惠,美联储(Federal Reserve)没有为绿色举措提供新的支持。尽管如此,总统选举的结果仍可能代表路线的巨大改变。

基础设施建设是能源密集型的

在中国,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能效目标是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重点是债务融资的基础设施投资。

即将到来的建设将是能源密集型的,因此该国向低能源强度经济(越来越多地由可再生能源推动)的转型可能会在2020年和2021年停滞。习还回滚规定煤电厂,部分原因能源安全。但这应该与中国最近做出的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崇高承诺相结合。

与此同时,印度——受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不太可能将其经济复苏的大部分重点放在能源转型上,至少在经济重新站稳脚跟之前是这样。

那么这对能源过渡是什么意思?

虽然这一流行病确实在能源转型方面——特别是在化石燃料消费和排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我们仍未按计划实现2摄氏度的目标。

相反,马赛克的解决方案之外的可再生能源和化石燃料——包括氢和生物燃料——很可能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全球互联的无碳能源系统,虽然长期,从企业和消费者可以更集中的努力奔向一个更绿色的未来铺平了道路。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

边缘新闻

关于这个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