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主要内容

你一直想知道的关于联合国气候谈判的一切

编者按:对于气候变化而言,2015年将是关键的一年,因为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担忧日益增加,而在长达几十年的制定国际协议以改变我们的发展轨迹的过程中,这一阶段正处于关键阶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将于11月30日在巴黎召开,这次会议可能会改变世界的局势。为了帮助大家做好准备,Ensia出版了长期观察员兼记者菲奥娜·哈维的一系列背景文章。第一部分回答了有关联合国会谈的一些基本问题。

气候变化谈判似乎在以它们本应保护的冰川的速度无休止地缓慢推进,一场接一场的会议毫无进展。

但今年我们看到显著的动量建筑对一个历史性的会议在巴黎在2015年最后几天,年底前,我们将有一个新的国际协议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否则我们将看到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努力拯救我们的星球上达成协议。

我们以利马会议的成果作为今年的开始。去年12月的联合国利马会议上,与会代表起草了一份将于2020年开始生效的协议大纲。然后是a这是中美之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到今春末,世界上所有的主要经济体都应该拿出类似的计划。然后,经过几个月的考虑这些建议,2015年结束时,巴黎将主办第21届气候变化大会——自六年前的哥本哈根会议以来最重要的全球变暖会议。那里所决定的将决定未来几十年地球气候的未来。

在巴黎会发生什么?

各国政府将举行为期两周的会议,敲定一项新的全球协议,为2020年后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设定目标。

预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提出严格的目标: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绝对削减,较贫穷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或相对减少——例如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

为什么2020年之后呢?

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许多较小经济体已经就2020年前的排放目标达成了一致。这些都是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达成的,这标志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首次在联合国达成这样的目标。但那次会议被混乱和激烈斗争的场景蒙上了阴影,所以2020年的目标仍然有效当时还不能采取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面国际公约的形式。

希望巴黎会议能减少分歧,并采取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在2030年及以后继续采取减排行动。

什么是危险的?

随着。的出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13-14年度第五份报告在美国,我们对气候变化科学的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而我们所知道的情况令人不安。

该报告所载的研究毫无疑问地表明,气候在人类的影响下正在发生变化,并警告说,如果对温室气体不加控制,将产生可怕的后果——以广泛的干旱、洪水、热浪和其他极端天气的形式出现。

在全球变暖问题上采取国际行动的未来也岌岌可危。正如哥本哈根峰会所显示的那样,主要国家和人口众多的集团在应采取何种行动、由谁采取、多快采取以及如何为此买单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联合国关于全球协议的谈判进程已经进行了20多年第一次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1990年总结了我们对气候科学的认识,认为世界应该受到重视。

这导致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几乎由所有国家在1992年签署,承诺它们努力“防止危险的人类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干扰”,但没有具体说明它们应该做什么或做多少。

1997年京都议定书该协议旨在通过规定工业化国家的减排来充实这些预防措施,但当美国国会拒绝批准该协议时,该协议失败了,因为该协议没有将排放目标强加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随后的几年里,谈判一直停滞不前,直到2009年哥本哈根主要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首次共同同意各自减排或遏制其增长。

在哥本哈根造成破坏之后,谈判一瘸一拐地继续进行。但这个过程是脆弱的。如果巴黎见证了像2009年那样的不和谐和戏剧性场面,如果没有明确的结果,联合国在这个问题上团结各国的能力就很难维持下去了。

各国政府应该在哪些方面达成一致?

他们应该就所有主要经济体2020年后的排放目标达成一致,并对所有国家的排放采取不那么严格的行动。三个主要参与者已经制定了他们的预期排放目标,这对巴黎会议的结果是个好兆头。

欧盟已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0%。到2025年,美国将比2005年的水平削减26%到28%。中国将确保其排放量不迟于2030年达到峰值。

这些目标就足够了吗?

不。在各国提交了他们的削减或限制提案后,由于联合国今年4月,这些计划将接受数月的密切审查,让所有国家都有机会对其进行评判。这里有一定程度的小动作: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太早做出太多承诺,以免失去竞争优势。审查结果将是巴黎会谈的关键部分,也可能成为达成协议的绊脚石。

我们以前不是在哥本哈根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有一些理由值得高兴。哥本哈根会议确实达成了一项协议,尽管不是许多国家希望的完整法律形式。至少在官方上,世界各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这些目标。因此,如果巴黎能达成一项持续到本世纪20年代的新协议,那就是向前迈进了一步。

协议将采取什么样的法律形式?

我们还不知道。三种主要的选择摆在了桌面上2011年在德班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上“一项议定书、另一项法律文书或一项在公约下具有法律效力、适用于所有各方的商定结果。”第三种可能性最大。

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也不太清楚。一些国家认为,在巴黎达成的任何目标都将对采纳这些目标的国家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如果这些国家未能实现这些目标,就可能受到国际社会的惩罚。

另一些人认为,框架协议——一项规定各国必须在2020年后实现目标的原则的核心协议——可能在国际层面具有法律约束力,而目标本身将单独记录,因此在法律上不具有严格的约束力。

在这些谈判中,协议的法律形式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并且有着曲折的历史。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基础上具有完全的法律约束力,并由美国和几乎所有其他国家签署。但是,当美国国会立即拒绝批准该协议,并让该协议陷入僵局时,这在实践中毫无意义。其他已经批准的国家后来又食言了。没有一个国家因此受到任何制裁。

哥本哈根的“政治宣言”概述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对排放的承诺,但在那次峰会的法律结果中,它被降级为一个非官方的附录,因此遭到了一些人的嘲笑。但是,尽管从技术上讲,它的法律效力不如《京都议定书》,但它至少在六年后仍然有效,各国仍承诺在2020年前实现这些承诺。这也是巴黎会谈的基础。

巴黎会议不会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那样产生一个完全明确的条约——时间和意愿都不够——但只要它能产生明确的结果,所有主要各方都同意目标,即使这些目标在最严格的意义上不具有法律效力,那么它就代表着重大进展,应该足以保持联合国进程的完整性。

如果巴黎谈判破裂怎么办?

这可能标志着由联合国协调的国际气候行动的有效结束

在防止危险的气候变化问题上,联合国谈判的中心地位存在分歧。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谈判:各国政府在国际层面上决定他们将贡献多少减排,并起草国家政策,将其串联到各自的经济中。

另一种选择是“自下而上”战略,即当各国政府仍在为国际条约中的分号争论不休时,企业和公民社会组织会更有效地迅速采取行动,并根据自身利益采取行动。

归根结底,这两种方法是紧密相连的。自上而下的目标可以激励自下而上的行动,而自下而上项目的成功可以鼓励政府更有勇气制定国家气候战略。反之亦然: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谈判,一些公司可能会看到搭便车、拖延减排和拒绝参与自下而上行动的商业优势。

因此,两者的某些元素很可能都是必要的。联合国不是唯一一个自上而下的论坛:美国领导着主要经济体论坛七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还讨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但联合国是唯一一个将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聚集在一起,并给予小国挑战最大国家发言权的舞台。

在巴黎吗?

这是任何人的猜测。去年年底,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刚刚为他与中国国家主席达成的减排协议举杯,共和党人就誓言要将其否决。任何国家现在作出的在2025年或2025年以后采取行动的承诺,都有这种风险。

会出什么问题呢?

很多。尽管中国已经作出了承诺,但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印度是其中的主要国家——还没有这样做,而且可能会延长最后期限。从现在到巴黎峰会期间,各国相互审查各自减排目标的过程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各国不能就如何判断减排目标达成一致,还不清楚会发生什么。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金融。哥本哈根会议承诺,到2012年,发展中国家将获得至少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以帮助它们进行低碳基础设施所需的投资,并开始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这一承诺已大致实现——但到2020年,这些资金流动预计将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钱从哪里来?富裕国家坚持只有一小部分资金来自纳税人,其余来自私营部门。贫穷国家要求更多,而不是从现有的援助预算中重新分配现金。也许可以找到一些中间立场,但这可能是一个突破点。

从任何意义上讲,巴黎会议都将是一个关键会议。如果各国能够团结起来,脆弱的联合国进程可能会复苏,但也可能会遭受重创,最终达到有效目的。无论哪种情况,全球排放量都可能在未来数年继续上升,增加升温超过2摄氏度的风险。科学家认为,超过2摄氏度,气候变化就会变得不可逆转。

巴黎本身不足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但它在决定我们的命运方面可能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这个主题的更多信息